北京市平谷区:做活“桃经济”日子倍儿甜

 购买淘宝网店     |      2022-09-25 12:32

20124231419431317.jpg

凌晨4点,北京市平谷区的果农已经进入园子,开始干活了。早上摘下来的大桃,当天就会送到消费者手中。

平谷是水果产业大区,水果种植面积33.97万亩,2021年水果总产量4亿斤。其中,大桃种植面积14.8万亩,桃总产量3.4亿斤,总产值12.2亿元。16个乡镇和兴谷街道有111个桃专业生产村。该地区约有7万农民从事桃生产,桃的价格直接影响农民收入。

七八月份是一年中“平谷桃”最重要的销售季节。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平谷区利用全链条社会化服务,构建“高流量”物流网络,拓宽互联网销售渠道等手段,让“平谷桃”卖个好价钱,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平谷还在探索“循环农业”、“未来果园”等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试图让农民的日子过得香甜。

“今年的大桃好甜!”平谷互联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平谷区大华山镇社会化服务组织负责人杨国栋看着果园里挂满枝头的大桃高兴地说。

杨国栋10年前回到家乡接管了父亲的果园。他发现他所在的村子里果农很多,但是果园比较分散。一个果农的桃园分散在17个地方。果农平均年龄65岁左右,体力下降,观念陈旧,大型农机根本没用。杨国栋随后组建了社会化服务队,购置了旋耕机、无人机、大型植保机等机械设备,组织400多名队员提供果园托管服务。“服务队目前为230户农户提供果园托管服务,总面积1500亩。产品质量大大提高,果实含糖量提高3-5度,优质果率提高20%,每亩年收入1100元左右。”杨国栋说。

据平谷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平谷区依托新型农业服务组织,组建了专业、综合的果树经营服务团队,还组建了电商中心、农资服务中心等各类区级农业服务中心,为农民提供产前、产后、分娩全过程的“保姆式”服务。同时,在刘家店镇、大花山镇建设桃产业全生命周期专业化、社会化合作试点,制定社会化服务清单,推动水果生产向标准化、组织化、机械化发展,开辟产业发展全链条社会化服务模式。

记者还了解到,平谷区在峪口镇西营村建立了60亩的“未来果园”。果园通过智能传感系统实现对土壤、水肥、气象、虫害、果树生长的实时监控管理,以及水果的全程溯源管理,集中运用高科技成果实现开沟、除草、喷药、采收的全流程自动化。“社会化服务模式是我们成熟的生产模式,‘未来果园’是下一步的发展目标。今年计划开展数字农业试点,建设一批‘未来果园’,打造典型的数字产业链区。”平谷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鲜桃是季节性农产品,保质期短,对运输时效要求高。物流是关键环节。“平谷区有160多个物流代收点,其中公共代收点60个,其余为企业代收点。专门为鲜桃的运输设立了公共收集点,地点都在村里,为大桃的销售提供了便利。”平谷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平谷青创协会党支部书记、区电子商务服务中心营销与供应链总监熊说,在增设代收点的同时,政府还协调物流企业实行prefere

据了解,平谷区正在推进“高流”物流高地建设。平谷马坊物流基地入选首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名单,成为北京市重要的水果、蔬菜和生产生活物资中转站。目前,马坊物流基地聚集了39家行业龙头和规范企业。到2035年,马坊物流枢纽的承载能力将提升至4000万吨。

网上直播发货,网店销售,朋友圈招揽客户……现在,互联网销售已经成为平谷区果农卖桃的重要渠道。果农平均年龄65岁,普遍不熟悉互联网。如何推广网络销售技巧?

王丹是平谷新农民讲师团团长。她自己经营着两家网店。2017年以来,在平谷区相关单位的组织指导下,她和讲师团其他成员手把手教果农互联网销售技能。

“我永远不会忘记第一课。当时来上课的果农几乎都在50岁以上。我从准备的东西开始,大家都没反应。直到一个大叔说,老师,我们连手机都用不利索,根本听不懂!直接帮我们卖桃子就行了!我意识到班级还没有准备好。”王丹说。

从最基本的手机上网,注册平台账号开始,讲师群的授课内容越来越实用。学生们一开始并不积极,后来都成了讲师群体的“粉丝”。现在,教师电商培训的微信辅导群已经超过300个。

网络销售的特点是变化快,讲师的课与时俱进。2017年课程内容集中在如何开淘宝店;2018年课程内容主要是如何在朋友圈销售;2019年开始,讲师团给果农讲授短视频片段;从2020年开始,讲师群课程覆盖了广告法的内容,还总结了如何更新控制视频,把商品的节奏带到直播间.

据统计,平谷新农讲师团已培训果农7000余人、5万余人次,深入桃和农产品主产的16个乡镇街道、100多个村庄,往返山路3万余公里。

据平谷区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该区正在建设覆盖城乡的电子商务服务体系,构建覆盖城乡的农产品产销立体衔接机制。同时开展以“北京锐货——平谷鲜桃季”为主题的多平台直播送活动,组织直播送大赛,提高全区农产品互联网销售比例,以大桃为主。

一吨树枝换一吨生物有机肥,在平谷区刘家店镇银洞村,是果农都知道的事。“修剪桃树会产生大量的枝、叶、堆、枝等废弃物。过去,普通人用这些树枝生火。平时这些树枝都堆在老百姓家门前。柴堆不仅藏污纳垢,而且干了还可能引起火灾。”银洞村村支书邢书河介绍。据测算,平谷区每年修剪的农业废弃树枝、秸秆可达20多万吨。

为了解决秸秆废弃树枝的焚烧问题,平谷区政府启动了“生态桥”治理工程。政府出资建设有机肥生产厂,购置粉碎机等生产设备,引进生产企业进行专业化经营,由刘家店镇银洞村提供土地,建立中试基地。“生态桥”治理项目的核心内容是收集果园废弃物,经过一系列加工处理后,制成有机肥,还田。为了调动各方积极性,平谷区政府根据产量对企业进行奖励,出台了农民用1吨树枝换1吨有机肥的奖励政策。

“在过去的两年里,普通人送废树枝给菲的热情高涨